儒风兴漕运·荷香满济州——助农家乡看我“行”

这是流淌在血脉与传承中的乡魂乡恋。作为济宁姑娘,如何将这份对故土的热爱和自豪付诸行动,是中国农业大学张思彤对党,对家乡,也是对自己的一份郑重承诺。
这份承诺,不仅渗透在专业学习的每一份专注,实验项目的每一步精准;更体现于她每一个寒暑假期的“家乡助农”实践。2025年的暑假,张思彤用一份“特色家乡游”向助农家乡行动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第一站是曲阜行——文化助农。圣人故地,是空气里都弥漫着书卷馨香的“桃花源”,怎样将儒家文化渗透进农业发展,是张思彤这一次的实践核心。田间眺望,在张思彤眼里,麦浪中躬耕农人身影与尼山圣境的宏伟壮阔相映成趣;尼山夫子像脚下阡陌交通的田间藏着的,是济宁最深厚的文化积淀。利用所学,张思彤积极调研走访农家,帮助农户用秸秆编制“六艺”小玩物,孩童手指翻飞,发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秸秆编就的小剑、小书,小算筹栩栩如生,孩子们乐此不疲,老人把笑意藏进眼角皱纹。在这里,春耕播种下的是《论语》“仁者乐山”的哲思,秋谷场上扬晒的是孩童用秸秆编制的“六艺”,中华文明“耕读传家”的思想在这里酝酿,更在这里传承。
第二站是微山湖行之科技助农。怎样创建绿色生态科技养殖的现代化养殖,是张思彤这一站的助农实践目标。

随舟而下,张思彤跟随渔家阿婆的菱角船在莲叶丛间隐没穿梭,那点缀在如绿绸锦缎上的,粉白的是荷瓣,蕊黄的是嫩蓬,璀璨的是凝露。只见不过晌午时分,便载着满仓的喜悦而归,甲板上堆满湖泥裹着的白莲藕,顶着露水的胖莲蓬,还有蹦跳的湖鱼,溅起最鲜活的家乡味道。

经过实地体验式调研,张思彤了解到,微山湖的宝贝可不止白藕碧莲,还有顶着“孝鱼”头衔的黑鱼,肉嫩弹牙的麻鸭,以“壳青、腹白、爪金、毛黄”为特点的大闸蟹,以及曾被乾隆赞誉的“四鼻鲤鱼”。依据水产专业的理论优势,张思彤经过审慎思考,为当地机器人水质监测、循环水养殖、

生态化池塘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提出了理论和实操上的完善建议;同时利用个人英语优势,为已获得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乌鳢、四鼻鲤鱼、大闸蟹撰写宣传品介,积极参与当地的大闸蟹文化节,为线上线下销售注入青春视角和乡情优势,助力微山湖这汪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真正从“一湖好水”变成了“一湖好金”。

第三站是任城。驻足老运河这条流淌千年的古水道,张思彤凭栏远眺,仿佛听到科技赋能的举措让运河的桨声载着鲁味远航;仿佛嗅到文化赋农的创意让荷香清韵飘向四海;仿佛看到,金黄的玉米垛与青绿的菜畦交错,在生态创新的模式下,诉说着现代农业文明的生生不息。她暗下决心,我辈青年,当发愤图强,用科技与实践在这片深沉热爱着的土地上续写国富民强的新篇章!
下一篇:广西福彩“双色球·送你一朵小红花” 益路同行之梧州市社会福利院慰问活动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