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由青山慈善基金会支持、上海益志领公益基金会执行的2025年“青山赋能”大学生公益领袖领导力提升训练营在上海圆满闭营。这场以“赋能青年,引领公益”为核心,邀请行业大咖传经送宝,联动全球名企搭建实践平台,聚集来自贵州、广西、湖南、福建、山西与青海六省的近百名困境大学生。学员们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力量,在实践磨砺中锤炼本领,在复盘总结中共同成长,完成了一场从“认知提升”到“行动落地”的完整蜕变。
一、开营:梦想起航,凝聚青春力量
7月29日下午,“青山赋能”大学生公益领袖领导力提升训练营开营仪式在浙江温州举行。开营仪式以“培养有理想、有担当和有公益精神的青年领袖”为目标,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倪春霞,来自山西、吉林、黑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陕西、青海10个项目省(区)民政厅儿童福利部门的负责人,青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董玲敏等青山领导,上海益志领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申守,公益导师、社会学学者,以及近百名学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
在开营仪式上,上海益志领公益基金会张申守秘书长系统介绍了“青山赋能”项目的特色培养模式。2024届学员周敏讲述了自己从项目受助者到公益实践者的转变历程。同届学员甘春涛则回顾了自身成长经历,将曾经的坎坷转化为助人力量,完美诠释了“赋能与回馈”的项目理念。2025届新学员赵海霞作为代表发言,表达了对项目培养的感谢与期待。三位学员的真挚分享,生动展现了“青山赋能”项目“立己达人”的培养成效。
东南大学王宁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要让有困难的家庭的子女实现社会流动,不但需要提供物质帮助,而且也要进行心理赋能或能力赋能。”在与项目发起人张申守老师多次交流后,他认为“青山赋能”项目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功能,能够帮助青年树立远大目标并获得实现目标的能力。企业代表Helport全球CEO李广海分享道:“正因深切体会过困境学子求学的艰辛,我立志帮助有同样困境的年轻人。”他表示:“公益不仅是付出,更是双向的滋养”,并寄语学员:“人生的起点与困难,不过是成长的阶梯,绝定义不了我们所能抵达的高度!”两位专家从不同维度肯定了项目在促进青年成长方面的独特价值。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领导给学员们送上寄语:“青山赋能”是一个温暖的“成长加油站”,也是一个“梦想的孵化器”;希望今天的开营仪式,以及后续的课程、活动和社会实践,能为你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一抹亮色,注入一股暖流。青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董玲敏寄语道:期望学员深植“感恩”与“责任”,完成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转变,服务社会;锤炼“坚韧”与“担当”品格,传承奋斗精神,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洪流,成为积极建设者。
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开营仪式迎来高潮环节。学员代表付雷、陈光德和与会领导共同启动金色手印开营仪式,象征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多方力量携手助力青年成长。大屏幕上闪耀的手印,既是对公益事业的庄严承诺,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二、价值观引领:培植公益精神沃土
在价值观塑造方面,公益营以“立己达人,共益天下”为核心理念,设置了系统的公益课程体系。中信资本运营合伙人王加琪老师主讲的“如何有一个有意义的大学时光”、友邦保险首席风险官高汉强老师的“如何构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以及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高渊老师的“青年人新时代的使命”课程,系统阐释了当代青年价值追求。上海爱德基金会研究中心总干事丁杨阳老师的“公益发展与管理”和益志领公益基金会项目运营高级顾问杨晓雯老师的“公益项目创新”课程,进一步提升了理论素养。
实践环节中,学员们参观了百年慈善机构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区,之后便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深切体悟党的初心使命。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矢志不渝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视野拓展:名企参访与精英导师助力职业启航
为帮助学员拓宽行业视野,公益营精心安排了世界500强企业参访活动。学员们先后参访学习了青山实业、微软亚洲技术中心、米其林中国、西门子中国、博世中国、Visa中国、陶氏化学、LV中国、阿里巴巴、默克中国、顾家家居与海亮集团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入了解矿业、科技、工业、金融、化工、奢侈品、互联网、医药等不同领域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青山实业的参访中,创始人项光达主席亲自接待学员,并分享创业历程,让学员们深刻感受到勇于担当、持续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毕业的王忞青老师带来的“自我认知与职业规划”课程、复星集团前HRVP的人力资源规划讲座、指南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郑眉老师的职业测评指导,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何珂沁老师主讲的“新媒体运营”课程,世界杯男子50米手枪冠军麦嘉杰老师的“新青年运动精神的培养”分享,以及两场高质量的圆桌论坛成为亮点:“公益助力青年成长”论坛汇聚了麦肯锡、阿普塔、腾讯等企业专家;“职业引领青年未来”论坛则邀请可口可乐、拜尔斯道夫等企业高管分享经验,这些活动有效拓宽了学员们的认知边界,帮助他们建立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
四、实践:实干砺能,践行青春担当
公益实践环节中,上海下起了大雨,训练营的实战环节却未因此停歇,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晚上。学员们带着亲手设计的海报与义卖商品冒雨走上街头,为“童行未来”项目筹集善款。这些钱将用来实现7名留守儿童的心愿,而这些心愿卡片正是学员陈光德在贵州毕节支教时从孩子们手中一一收集的。
雨中的街头行人匆匆,起初学员们还带着几分羞涩,举着海报的手在雨里微微发抖。但当想起卡片上“想要一个新书包”“想要一副羽毛球拍”这些朴素的字迹,大家还是深吸一口气,主动走向避雨的路人:“您好,我们在为山区孩子筹集心愿资金........”雨水打湿了宣传页,却没浇灭大家的热情,被拒绝时的失落,总会被同伴一句“再试试下一个”重新点燃。
此次义卖共卖出50余件商品,筹得1230余元善款,将全部用于实现7名留守儿童的心愿。义卖的过程,是一份真诚的爱心与另一份真诚的爱心在悄然传递,是一个温暖的灵魂与另一个温暖的灵魂在默默共鸣。
五、汇报:总结收获,奔赴成长新程
闭营仪式上,学员们复盘 “童行未来” 义卖的风雨与感动,也将把在公益营中所学设计项目反哺家乡,各组用PPT的形式复盘所学。
活动结束之际,学员付雷走上台,分享了一段关于 “小刘” 的故事:十年前的小镇上,患有重度脑瘫的小刘因疾病遭人排挤,付雷却在爷爷掩护下,坚持每个周末找他玩耍。从最初小刘把自己关在暗房,到后来在小门口盼着相见,这份微小善意,让小刘逐渐向阳而生——如今他在长沙特殊工厂上班,哥哥也成家立业。“那时不懂公益,可正是这份‘想一起玩’的简单心意,让一个人、一个家有了光。” 付雷说,“公益不必宏大,我们每个人微小的善意,就是点亮他人的光。”
张申守老师听完付雷发言,并对同学们寄语:“训练营的知识是船,付雷故事里的善意是帆。愿你们带着热忱与成长,以公益之心拥抱世界,用专业能力奔赴热爱,让每一份微小善意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这场训练营,是青春与公益的双向奔赴。当闭营钟声响起,不是结束,而是新起点——这些年轻的追光者将带着所学所悟,把“微小善意改变他人”的火种播撒到更远方,用青春续写公益温暖故事,让成长光芒照亮更多角落。
Copyright 2006-2020 中华慈善公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合作:QQ:27677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