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文:广州社会组织总体发展现状研究
阅读1564次 时间:2017/10/19

摘要: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目前已经构成未来中国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低估的发展优势和成长潜力。为发展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创新社会管理,广州市在我国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的前提下,对社会组织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发展研究;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一、广州社会组织发展总体情况

南方日报记者报导,截至2016年年底,广州市有登记社会组织7025个,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417家,有13755人次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全广州市有188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服务超过290万人次。无论是财政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还是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专业服务受益人群数量,广州都居全国之首。7025个社会组织中,包括社会团体271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285个,非公募基金会26个,全年新增登记 765 个社会组织,与2015 年相比增长 12%。

二、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研究

(一)广州市社会组织发展基础

广州社会组织普遍目前存在三种成立方式:相关政府部门设立、企业参与设立、民间团体自发形成。从数据的抽样情况来看,社会组织成立方式中有46%由政府部门参与,有35%是企业倡导建立的,有11.5%是自发方式参与成立。从数据来看,目前由广州市社会组织的设立中还是以政府设立占据主导的地位。

广州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捐赠。这是指广州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个人以及基金会的捐款。这是社会组织独特的资金来源。也是它们与公共部门及私人营利机构相区别的标志之一。第二、政府资助。这是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履行,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政府还通过直接的方式拨出部分税收收入用于资助非营利组织;政府通过间接的方式,向非营利组织捐款的个人和企业提供减免税的待遇,并给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税待遇,实质上是将本应由政府收取的税款用于资助非营利组织。第三、服务收费。这是社会组织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而获得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获得的收益,包括业务收入、经营收入和投资收益。这部分资金的主要部分来自会费、收费活动和商业经营的收入。

(二)广州社会组织社区化

2015年该市民政局曾表示,过去 3 年,广州募集到 10.48 亿元福彩公益金,资助公益项目 239 个,其中的 5 成用于提升养老服务,两成用于关爱残疾人,可见广州社会组织对社区的投入力度是很大的。此外,福彩公益金还被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重点扶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救灾”社区项目。目前广州全广州市已登记注册7025个社会组织中,区级组织共5775个。其中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和海珠区的社会组织数量都超过了600。

《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社会救助》显示,截至2016年9月,全广州市共建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88个,并以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方式,在全广州市推出15个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社会工作服务覆盖到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外来人员等群体,每年服务人次超过290万人次,发挥“全科社工”的作用,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推行社工、义工联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专业化社会服务。同年,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文明办出台了广州慈善广场等慈善标志创建活动方案,首批创建广州慈善广场50个,其中广场面积要求100平方米以上,每季度供慈善组织或联合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不少于1场。目前,广州已形成以家庭综合服务为基础、其他专项服务按需配置的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服务发展体系。

(三)广州社会组织互联网化

“互联网+”如今已经在各行各业推广开来,2016年广州的社会组织也开始尝试“互联网+公益”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腾讯公益等共同搭建的“第三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联合劝募平台”在去年3月份上线,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3.1万人次通过联合劝募平台捐款,共筹集善款超过283万元。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息平台以广州市慈善会官方网站为基础,开发扩展了APP、微信公众号、活动众筹网三大子体系,实现了在线捐赠、在线求助、慈善项目、冠名基金、爱心档案、月捐计划、活动众筹、公益创投八大功能,能为公益组织、媒体、医疗机构、企业、个人等多种类型用户提供在线慈善服务。

“互联网+”强化了社会组织社会动员能力,有效降低了社会组织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广州在线公益平台开通了支付宝、微信支付、农行在线、银联在线及财付通5种支付渠道,让指尖上的慈善成为可能。同时平台开通月捐功能,让自主化、个性化、小额持续捐赠成为在线捐赠的新时尚。

(四)广州社会组织多元化

由于社会组织需要满足不同的领域的需求,在于政府合作、企业合作、社会团体的自发形成中,往往都是具有针对性的。在广州的社会组织不断的发展和增加的过程中,也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模式发展。广州市级社会组织中,工商业服务类组织272个,科技研究类223个,教育类143个,文化类142个,社会服务类128个,体育类88个,职业及从业者组织类77个,其他类别56个,卫生类25个,宗教类14个,法律类13个,生态环境类12个,农业及农村发展类7个。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也覆盖了服务、咨询、活动、交流、培训、研究与培训等范畴。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五)广州社会组织开放化

广州的社会组织结构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由于社会组织的人员流动性强,以往的封闭式发展模式导致了新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平衡,影响社会组织的执行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市民政局一直致力于社会组织培训基地的建设。2010年广州市民政局依托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为广州市的社会组织社区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6年1月,广州市民政局立项280万元资助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设,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共有社会组织培育基地39个,其中市级培育基地1个,区级培育基地11个,群团组织培育基地11个,街道(镇)级培育基地16个。

为了保证社会组织的募捐权,2012年2月,广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颁布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募捐条例》,进一步拓宽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截至2016年底,向广州市民政局申请开展募捐活动的组织达180家,获得募捐许可备案的项目达2746件。

广州社会组织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公益创投,开放了资助方和受资助方的关系。2016年广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投入资金达1850万元,共参与申报了344个项目。共有154个申报项目入选第三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拟资助项目名单。最终参与末期评估的创投项目有150个,其中148个项目通过评估专家的验收。评估等级获良好以上的项目共91个,超过创投项目总数的60%。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内容涵盖了救助、帮困、为老、助残、青少年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关爱等服务领域。社会组织通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充分地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其活力和能力得到了激发与提升。

三、总结

广州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社区化、互联网化、多元化和开发化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很多模式都是开始尝试,在发展经验上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就需要借钱其他城市的发展策略,还应该在尽快和国际接轨,吸收国际组织的发展优势。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广州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还是过分依赖政府,制度上和规范上还应进一步完善。在以后的发展中要进行管理体制和服务体制的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引进社会资金,将社会组织的能力进一步的挖掘,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谢玛丽. 广州社会组织发展的状况及其应对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5.

[2]本报记者 顾磊. 广州将重点促进社会组织发展[N]. 人民政协报,2015-02-17010.

[3]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彭颖 实习生 徐凯文 通讯员 印锐. 广州社会组织去年增长12%[N]. 南方日报,2017-01-10A11.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最新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中华慈善公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合作:QQ:27677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