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华慈善网!现在:北京时间 2024/4/24 星期三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华慈善公益网 中华慈善网,心灵温暖的港湾
中华慈善网 寻人济困 爱心捐助 求学助医 慈善活动 慈善政策 慈善文摘 慈善留言 免费发布求助信息
专访李厚霖:付出是最大的受益
中华慈善网 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52021 更新时间:2018/10/29

爱是仰着头的喜悦

  爱是说不出的感谢

  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

  双手合十不在乎考验

  ……

  在“付出的力量”2018爱心西藏行的记忆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由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演唱的这首《让爱传出去》。这群有“缺陷”的孩子们,站在绿色操场上,在蓝天白云和金色阳光的“伴奏”下放声歌唱,让在场的来宾无不动容,也包括一个人——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I Do基金会创始人李厚霖。在这里,他亲手为孩子们送上学习用具,鼓励他们热爱生活,追逐梦想。这也是他第11次参与爱心西藏行,第11年走到当地孩子们的身边。

  近日,李厚霖接受了新华公益记者的专访。他说,自己平时做公益比较低调,更喜欢“低头拉车,闷头干活”,但同时也觉得这些年来自己找到了做公益的脉搏,那就是“付出是最大的受益”。

  合众之力共筑高原梦想,打造公益平台

 

  “无论我们做不做公益,世界都会发生改变,但做了,改变的也许不仅仅是我们自己。”2018年“付出的力量”爱心西藏行由I Do基金会、K+全媒体公益平台、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三方联合发起,重点从教育、体育、文化、宣传四方面着手公益援藏。李厚霖介绍说,今年的爱心西藏行跟往年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再是一支独立的公益力量,而是把I Do基金会在西藏这么多年累积的所有公益资源合并在一起,形成平台,集合更多的公益力量和组织形成联盟。李厚霖认为这也是I Do基金会多年来的一次非常大的尝试和突破。未来,他们还将在诸多细节的配合当中,不断向成熟的方向接近,“将会越来越完善,会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效果。”

  李厚霖表示,另外一个不同就是I Do基金会本身也在逐渐系统化,“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一对一,包括对个体的人、学校、组织、群体等,然后形成项目来做公益。今年开始我们尝试从梦想、家园、文化、生命等层面划分板块,会更加明晰做这事儿的背后意义是什么,然后按照板块逐一分支去落实。”他认为,系统化可以让做公益的思路更加清晰。

  “成长就是硬道理”公益发展应尊重规律

  面对记者提出的“怎样看待目前公益圈出现的一些问题”,李厚霖的回答是:“成长就是硬道理。”他认为,现在公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符合规律的客观现象,大家需要有尊重野蛮生长的态度,同时也要有不断完善公益生态的理性和高度。

  同时,李厚霖也表示,当前国内的公益生态早已超越了野蛮生成的阶段,正处于快速成长的良性态势。至于到最理想的那种公益境界还需要多长时间,还要经历一些什么,“不管怎样在我看来都很正常,只要成长就是进步。”李厚霖说,公益生态的成长和一个人成长一样,没有懵懂时候的错误,没有年轻时候的莽撞,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没有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如何成就现在成熟?“一个道理,对于公益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应该有包容的态度。”李厚霖说。

  公益3.0时代是“反哺” 公益与大众共赢

  在谈及十余年来践行公益的心路历程,结合公益环境的逐步变化发展,李厚霖梳理出一条由公益1.0时代进阶到3.0时代的发展路径:如果说公益1.0时代是授之以鱼;2.0时代就是授之以渔;3.0时代应是“反哺”,搭建平台让公益与大众共同成长、相互促进,实现共赢。

  就像今年爱心西藏行在拉萨特殊教育学校,很多嘉宾被特殊儿童的绘画作品深深震撼和折服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太让我惊艳了,简直称得上是艺术,画作很快就被这次随行的一位爱心人士买下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这不就是一个简单的公益循环么?比起通过画作得到的报酬,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孩子们会强烈感知到自己被认可被需要的一面,他们也有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对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和提升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厚霖说,多年来自己内心的变化,跟他对公益进程的理解,以及I Do基金会自身成长的历程是同步的。最初做公益,自己更多是源自恻隐之心,很容易被当下所感染,做“冲动性的公益”。冲动性的公益不是不好,但是要想让更多人受益的话,就需要理性。当上升到I Do基金会的状态时,基金会开始有了理性思维,会对求助的对象进行评估,会考虑长远的帮扶价值。随着进阶到打造系统和平台,就要有更加宏观的思维。“这个时候就需要依然把持一颗永远不变的,对于个体的恻隐之心,但是也要知道上升到一定层面之后,理性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儿,这也是一个我的成长历程。”李厚霖说。

公益的本质和真相是自我实现 付出是最大的受益

  李厚霖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公益不能和商业有任何联系,我觉得这是误区,商业社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而公益模式还处于非常低级的阶段,要实现可持续可循环,势必要引入成熟的商业模式。”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I Do基金会发现公益产品其实有很大的需求,但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匹配,于是他们决定打造这样一个平台: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提出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为受助者提供专业化培训和技术支持,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再通过整合优质平台资源,打通供需关系产业链,由此形成一个循环的生态链。

  今年4月,I Do基金会联合十年前救助过的女孩蒲虹学(汶川地震幸存者)共同发起了爱惜行动,以符合潮流的创新设计引领传统手艺新风尚,通过对绣娘进行定向培训,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标准,最后再通过渠道销售,为手艺人创造收入,让手艺人、产品、市场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实现了文化的守护与传承,还顺带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问题。产品上线后,短短一个月就吸引了近16000人的关注,产生了4400余份订单,帮助了200多个绣娘获得了有尊严的收入。

  他认为,“活着有意义”就是活着的动力,企业也一样,要有社会责任和价值。做公益本身也会促成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口碑和认知的企业,这正是公益3.0时代“反哺”的良性循环。

  李厚霖认为,公益的本质和真相就是自我实现。“付出的力量”,不是被付出的人是最大受益者,而是付出的人本身是最大的受益者。未来社会人类的生存法则就是爱,付出越多,积攒的爱心币越多,就会越快乐。“当有一天这个社会上99.9%的人都觉得付出是快乐的时候,那这个社会就不一样了。”李厚霖笑着说。(记者 高海英)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中华慈善网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6-2022 中华慈善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2013964号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分辨率:建议您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来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