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当前位置:中华慈善公益网 > 穗青助茶|青春破局・政校携手 共筑黄陂油茶振兴新路径

穗青助茶|青春破局・政校携手 共筑黄陂油茶振兴新路径

来源:本站 热度:35 时间:2025/9/10
导读:八月的黄陂镇,油茶林裹着山雾舒展枝叶,3万余亩青果在枝头酝酿着丰收的密码。

八月的黄陂镇,油茶林裹着山雾舒展枝叶,3万余亩青果在枝头酝酿着丰收的密码。为响应 “百千万工程” 战略号召,广东财经大学穗智兴农实践团13名队员怀揣热忱深入这片土地,以13天的实践行动 —— 从政府座谈到林地走访,从课堂浸润到云端传声,用 “五维扎根” 模式为油茶产业注入青春动能,探索 “生态 + 产业 + 文化” 融合的振兴新路径。

(团队合照)

政企协同,锚定产业破局靶心

从政策蓝图到落地生根,政企协同的第一步往往始于一场直面痛点的对话。8月初的黄陂镇政府会议室里,茶香与思路交织。8月4日,实践团与镇团委书记谢聪聪、团委副书记罗方燕、钟宇淇等同志的专题座谈会上,“政府引导 + 高校赋能 + 市场参与” 的联动机制就此达成共识 —— 针对产业 “散、弱、窄” 核心痛点,结合政府已投入 544.5 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的实效数据,实践团不仅以 “农户合作社 + 龙头企业” 的联营构想回应现实需求,更创新性提出 “油茶 + 鹰嘴桃 + 鲈鱼” 立体种养模式,实现 “一亩林地生态守护与多重收益” 的双赢突破。

次日,实践团队与团委专职副书记罗方燕、戴瑞华同志的深度访谈让产业梗阻更清晰:散户自产自销占比高、深加工不足、外地认知度低,这三大瓶颈如同油茶林里的杂枝,制约着9000万元年产值的进一步跃升。政企双方以数据为刃,共同擘画 “立体种养推广 + 电商渠道拓展 + 文化附加值提升” 的突围路径,为后续行动定下精准坐标。

(与政府工作人员访谈)

探企访农,摸清产业肌理脉络

从政府的宏观蓝图走向田间地头的微观实践,团队的脚步始终与产业最鲜活的脉搏同频。8月6日起,队员们穿梭于黄陂镇的街头巷尾与油茶林间:在伟丰生态油茶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队员们见证5.6%出油率背后从摘果到压榨的10余道工序,听企业负责人道出“80元/斤定价与人工成本拉锯”的经营难处;在种植户曾女士的院落中,记录“阴凉捂放、人工筛选”的传统工艺与机器剥壳的现代尝试,更读懂她“怕运输变质、怕客户不信任”的销路顾虑;在居民刘女士的日常对话里,捕捉到“小作坊口味偏好”与“品牌认知模糊”的市场矛盾。13天里,百余人的访谈凝结成《黄陂镇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准锚定“散户整合、深加工升级、品牌化运营”方向,相关建议获镇政府认可,为产业振兴埋下精准施策的伏笔。

(与企业负责人访谈)    

(与种植户访谈)

文创破壁,让乡土符号潮起来

当“茶墩墩”与“茶芊芊”的卡通形象首次在黄陂镇小学亮相时,孩子们的欢呼与争相触摸的举动,意外成为文化赋能最生动的注脚。这对融合油茶果与客家斗笠、竹篓元素的IP形象,是团队破解“品牌辨识度低”的创意答案:“茶墩墩” 身着客家蓝布衫,胸前稻穗垂落寓意丰收;“茶芊芊” 簪戴油茶花,竹篓轻提暗藏孕育生机,每一处细节都镌刻着黄陂的地域基因。以此为核心,20余款文创产品迅速落地——钥匙扣、帆布袋上的IP笑脸走进农户家,表情包在村民的聊天框里流转,更成为校园课堂的“文化教具”。8 月 8 日,实践团走进当地学校开展 “油茶文化进校园” 活动,以 “茶墩墩” 为主角讲解油茶生长周期,通过 “IP 故事 + 采摘体验” 的互动形式,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自然融入课堂。200 余名孩子眼中的好奇与自豪,让 “客家小茶” IP 不再仅是单纯的视觉符号,更成为唤醒乡土认同、传递产业价值的情感纽带。这种 “产业符号 + 地域文化” 的创意转化,既破解了当地品牌认知模糊的难题,更让千年油茶文化以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扎根生长,为产业注入了可持续的文化动能。

(油茶进校园活动

这种 “产业符号 + 地域文化” 的创意转化,既破解了当地品牌认知模糊的困境,更让油茶文化以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扎根生长,为产业注入了可持续的文化动能。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10/TFLGNSViEjtK.png

(文创IP形象)

数字赋能,架起云端传声桥梁

“原来黄陂油茶还能做护肤品?”8 月 11 日,微信视频号与抖音直播间里的弹幕刷屏,直观展现了数字传播的破圈力量。这场未挂带货链接的公益直播,是团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产业认知动能的创新实践:屏幕上,标准化种植基地分布图与政府扶持资金明细交替呈现,队员们既讲解伟丰基地立体种养的生态创新,也坦诚分享散户整合的联营思路;镜头外,300 余名在线观众的实时互动、8347 次点赞喝彩,让 “油茶之乡・绿色黄陂” 的地域名片借云端广泛流转。

这只是实践团数字传播矩阵的一角 ——团队同步在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铺设 “油茶全产业链” 短视频内容,用镜头语言记录从茶山采摘到车间压榨的全过程,累计播放量超 8 万次;撰写的产业观察稿与实践纪实,先后获南方 +、中华网等权威媒体刊载,总阅读量突破 5 万次。这些数字足迹不仅让外界直观看见黄陂油茶的品质与价值,更沉淀出 “内容种草 — 信任建立 — 渠道对接” 的传播闭环,为产业打通了从 “地域特产” 到 “市场认可” 的认知壁垒。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5-09-10/RuljADxkjOpO.png

(通过直播宣传黄陂油茶)

十三天的黄陂之行,是青春智慧与乡土脉搏的深度共振。从政策共商时的思路碰撞,到探企访农时的肌理触摸,从文创破壁时的符号焕新,到数字赋能时的声量破圈,穗智兴农实践团以 “五维扎根” 模式,为黄陂油茶产业注入了鲜活动能。

如今,政策扶持正转化为深加工车间的蓝图,企业与高校的科研对接孕育着产品升级,散户入社的脚步让联营构想落地生根…… 这些变化印证着 “政校同链” 的实践力量。当 “茶墩墩” 成为乡土认同的纽带,当云端数据勾勒出市场轮廓,我们深知:乡村振兴的协奏曲里,青年智慧始终是激昂的声部。黄陂油茶的振兴之路,恰是 “百千万工程” 中,青春赋能乡村的生动注脚。

(团队合照)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华慈善公益网之意见及观点,任何透过中华慈善公益网网页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华慈善公益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传递公益活动 为爱暖人间
CopyRight © 2022 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皖ICP备202201396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