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当前位置:中华慈善公益网 > 贡献跨界专业力量 共助青年创新成长 青年志愿者社会创新成长项目暨青菠萝计划启动会圆满举

贡献跨界专业力量 共助青年创新成长 青年志愿者社会创新成长项目暨青菠萝计划启动会圆满举

来源:本站 热度:34 时间:2025/5/14
导读:2024年5月10日,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与国际计划(美国)陕西代表处联合举办的青年志愿者

图片1.png

2024年5月10日,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与国际计划(美国)陕西代表处联合举办的青年志愿者社会创新成长项目暨青菠萝计划启动会在北京启明星双语学校三里屯校区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专业赋能与跨界共创,助力青菠萝团队创新实践方案的落地,共同搭建青年群体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创新成长的支持网络。  

图片2.png

博能基金会青年专业志愿者顾杨主持启动会

启动会现场汇聚了国际组织代表、高校学者、社会企业家、青年志愿者和清华大学、民政职业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传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在京十几所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支持青年志愿者通过社会创新回应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会议还得到启创中心的场地和专业志愿者们的鼎力支持。

图片3.png

国际计划(美国)陕西代表处项目经理李冰梅

国际计划(美国)陕西代表处项目经理李冰梅在致辞中回顾了青菠萝计划从构想到落地的历程,对参与各方的付出表示感谢。她指出全球12亿青年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志愿服务能成为青年成长的重要支点。作为长期关注青年发展的国际组织,国际计划特别重视支持女童和青年女性发展。李梅强调青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期待通过该项目激发更多青年参与社会创新,在服务他人中实现自我价值,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图片4.png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吕敏杰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吕敏杰在致辞中强调,青菠萝计划秉承基金会专业志愿精神,推动代际传承与青年成长。目前,项目吸引北京18所高校76名学生报名,59人成功组队;23家社会组织申请加入“菠萝园”,最终9家需求获认领。她指出,该计划通过真实社会创新场景,助力青年提升专业技能并传递志愿精神,同时感谢“菠萝园”伙伴在孵化项目、培育人才及构建新型社会关系中的关键作用。吕敏杰呼吁社会各界以专业力量支持青年创新,共同推动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让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图片5.png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在《专业志愿——社会创新的源动力》演讲中指出,专业志愿者凭借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新提供独特视角和解决方案。她通过可汗学院和城营造社等案例,阐释社会创新的四大特征:创新性、社会性、可持续性和跨界协作。翟雁强调,专业志愿不仅能整合资源、提升创新效率,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强调效率与公平并重。她鼓励青年志愿者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科学方法解决真实社会问题,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图片6.png

中国农业大学张传红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张传红教授在《社会创新促进SDGs实现的非洲实践》的专题授课中,通过非洲案例进一步阐释了社会创新的四大特性:因地制宜的创新技术、激发社区的社会参与、长效可持续机制和跨界资源整合。重点介绍了中国在坦桑尼亚的实践成果:"小技术大丰收"项目通过改良玉米种植技术使产量提升三倍,入选联合国最佳实践;"玉米-大豆带状种植"及豆浆加工方案有效改善当地营养状况。项目还创新建立村级公共空间,提升社区自治能力。这些实践立足小农户需求,以简单实用的中国技术方案助力非洲实现"零饥饿"目标(SDG2),为全球发展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模式,也为青菠萝团队开展社会创新提供了宝贵参考。

图片7.png

启创中心负责人张蕊

启创中心负责人张蕊分享两则创新案例:威尔士包装公司70%员工为残障人士,丹麦软件公司80%程序员是自闭症患者,展现特殊群体独特价值。她提出"优势思维"理念,强调发掘受助者潜能而非缺陷。建议采用"with"服务思维,打破刻板印象,激发内生动力,将弱势群体转化为优质人力资源。案例彰显社会创新核心价值。

图片8.png

北京益家民宿创始人李让

北京益家民宿创始人李让分享"商业向善"创新:整合闲置房产打造特色民宿,争取年营收超1亿,30%利润帮扶困难家庭,形成"商业+公益"可持续模式。强调用市场化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分享"精准对接需求"、"高效配置资源"等经验,为青年社会创新提供可复制范式。

图片9.png

图片10.png

启动会现场为支持青菠萝社会创新实践的菠萝园伙伴组织与博能基金会玉芹青少年教育公益基金分别授牌和授证。在整个项目期间菠萝园将陪伴青年大学生共同开启社会创新成长之旅,为共创美好社会采取集体行动。

图片11.png

博能基金会玉芹青少年教育公益基金

专项基金负责人何嘉夫分享了专项基金的宗旨和使命并将支持青菠萝将本土社会创新实践带到国际舞台,同时邀请更多伙伴参与项目,助力社会创新与教育公平。启动会在全体与会人员“专业志愿 我乐意!”的呼声中圆满结束,也为接下来供需匹配评审会的跨界协作拉开了帷幕。

图片12.png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李静

5月10日下午,在博能基金会项目总监李静的主持下,社会创新的供需匹配评审会正式开始。

图片13.png

供需匹配评审团

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张传红,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募集部部长李雅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冠军基金负责人、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与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小峰,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创始理事长彭艳,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项目顾问宗思语,北京市原点文化经济创新基金会副理事长苗青,北京春泽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与评估中心主任刘程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宋煜,广东社企产业研究院院长、社企经济学创始人刘玄奇,北京金妍律师事务所律师、博能基金会监事尧贺平等高校、社会组织、企业及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评委团与9家菠萝园伙伴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推动9支青菠萝团队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匹配。评审会以“跨界合作、专业赋能、社会创新”为核心,通过菠萝园社会组织需求阐述与青菠萝团队创新方案路演的深度互动,探索了助老、流动儿童关爱、残障融合等领域的多元解决方案。

图片14.png

博能基金会理事、项目顾问宗思语

在评审组长宗思语的主持带领下,菠萝园伙伴组织与大学生团队围绕非遗文化传承、眼科健康普及、动物友好社区等议题,挖掘深层需求并提出创新路径,如结合AI技术设计流动儿童陪伴方案、联动非遗资源激活乡村助老服务等,展现了社会创新的实践潜力。评审团专家在指出问题,提供宝贵意见的同时,纷纷为青菠萝团队匹配各类公益慈善资源,共同编织起青年志愿者社会创新成长的代际协作支持网络,为青年社会创新注入可持续动力,助力社区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双赢。

未命名.jpg

青菠萝团队答辩代表

图片17.png

菠萝园代表

会议在紧张激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本次评审会的成功举办,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通过专业赋能与跨界共创,与会者对社会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未来,博能基金会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推动青菠萝团队社会创新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及美好社会创建贡献更多专业力量。

    声明:中华慈善公益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中华慈善公益网之意见及观点,任何透过中华慈善公益网网页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中华慈善公益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传递公益活动 为爱暖人间
CopyRight © 2022 中国·中华慈善公益网 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商务合作276774081
皖ICP备2022013964号
Top